1. 首页 > 茶具资讯

汲古斋晚报 | 1175期 ​人生长卷 隐溪清心——“隐溪老人”背后的故事

  那年,一场场黄风卷走了严寒,我背起画板到山间寻找春天。山脚下,天空未见明媚,草木未见青芽,只有融融的阳光把叠叠重重的山峦和一道道沟壑融合起来,像一幅古老的油画。

  我行走在山间。偶尔能听见动听的声响,四下无人。我顺着声音向上寻找,声音越发清晰起来,这动听是潺潺的溪水,它似乎是在我的耳边流动。初见小溪,它清澈见底,涓涓流淌,散发着碎银般的光华。找不到小溪的源头,却不影响它细水流长的幽远给山间带来的春意。我放下画板,坐在溪边,听着溪水灵动清丽的絮语。这时,我真切的感觉到春天正从我脚下升起。我,是一个寻到了春天的人。

图片

山间小溪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幅山间溪水的画卷在我心底深藏已经有快50年了。我时常想起,也时常遗憾,为什么当初没有再去寻它的源头,它隐逸在山间,说不定是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有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情景......

  也许,是和我姓“汲”取水之意有关,我对水系有一种天然的好感。而水系中,我更对溪情有独钟。清溪如带,它是源头活水的清如许;涓涓细流,它是随风入夜的润物无声。溪水的美清丽、柔和、温婉,所以我给我的女儿取名小溪。除了寄望于她如溪般美好,更希望她有一份诗意的情怀。

  在女儿小溪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也在我的事业中吟啸徐行。曾经涉猎过很多行业,最终选择以“汲”姓冠名,创办汲古斋,以雅壶交流、瓷珍鉴赏为主营,更致力于传播茶器文化,在长春已走过30载。30载,在历史长河中如沧海一粟,但对我来说却是半生的时光。汲古斋一直坚守诚信经营的理念,所有茶器可退、可换,一诺千金。30载,汲古斋获得了无数朋友的认可。

图片

本文作者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汲古斋紧跟时代步伐,我在60岁的花甲之年,创办了“汲古斋晚报”、“汲窑”、“上海汲氏茶器设计中心”,走上了直播的平台......线上线下,我的真诚、率直和专业吸引了百万粉丝,粉丝们亲切的称我为“汲老”。是呀,60多岁,加深的皱纹,白了的双鬓,但好在也“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平淡冲和变成了生命的另一种旋律。我也愿意把这份岁月的沉淀分享给粉丝朋友。

  年年岁岁,我忙于事业,女儿小溪忙于求学求职。自从小溪读大学,她已经在上海生活20年了。今年,我来到女儿的城市,陪她过除夕。20年来的第一次,我感慨万千。血浓于水的父女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珍贵、最值得的感情。小溪为我贴心的安排好行程,大年初一,女儿特意带我到上海金融中心254米高空之上的隐溪茶馆体验,她知我喜茶,更懂茶文化。隐溪茶馆设计简约、通透,净与境的美学空间诠释了新茶室的理念。我和女儿谈起了传统茶室的变迁,更聊到了我的另一个梦想,时代在发展,茶室也要迎合年轻人的需求。

图片

与女儿小溪合影于隐溪茶馆

  从上海回来的飞机上,50多年前在山间寻找春天的画卷又一次出现在脑海中,隐逸山间的溪水潺潺流淌,只是那时我是少年。如今已过花甲,我的女儿小溪成熟优秀,我一手创办的汲古斋已走过30年,隐逸、小溪、老人、老店......“隐溪老人”,闪现在眼前。

  长春的夜万籁俱寂,梦里长歌始终未静。我起身翻阅枕边资料,200年前,当陈鸿寿以“曼生”名设计紫砂壶,“阿曼陀室”成为了“曼生十八式”二百年独有的印证;一百年前,民国紫砂大师程寿珍以“冰心道人”原印钤在自己的作品上,成就了掇球壶、仿古壶和汉扁壶的文化标签......汲古斋将携手全国各大陶区的老师全手工制作,以“隐溪老人”为品牌,钤印茶器之上,一定是文化传播路上的又一段佳话。

图片

海派著名书法家桑仲元先生题字

  料峭春风,微冷。一蓑烟雨平生的老人带着少年时代未寻溪水源头的遗憾,带着40载对女儿深沉的爱,带着汲古斋拥抱时代的梦又出发。隐溪老人,如我三重人生之境,回首,远眺,愿山间溪水再相迎!

  作者:汲志斌

  癸卯年春于长春汲古斋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六堡茶-普洱茶-安化黑茶-永海黑茶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tnpzs.cn/zcjh/2024-06-07/159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