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陷阱”皆因符号消费钻了空子
“明前茶,贵如金”,眼下正是新茶上市的时候。在高价的诱惑下,有些不良商家甚至用陈年旧茶冒充新茶,蒙骗消费者。前些日子,李先生花了1200元在浙江宁波市鄞州区横石桥茶叶市场,买了一批声称刚刚上市两三天的龙井新茶,就上当受骗了。看人卖茶、以旧当新、以次充好、香味可调、年份造假,茶叶市场存在不少陷阱。(3月25日澎湃新闻)
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渐次丰盈,公众的茶叶消费需求与日俱增。有的人喝茶是为了解渴,有的人喝茶则是为了满足文化需要和精神诉求;有的人则对茶叶的品质有严苛、细致的要求。
不同的消费行为,折射出不同的生活品位与社会等级。换言之,消费具有鲜明的符号属性,喝什么样的茶叶,同样是一种符号互动的工具,用来赢得“脸面”。
当喝茶和一个人的“身价”产生关联,市场就会提供相应的商品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差异化的消费诉求。人们通常按照茶叶的品质和成本赋予其差异化的符号意义,稀缺的茶叶、考究的制作工艺、精美的包装和高超的文化营销共同成就了一些茶叶在等级化的金字塔体系中的高位。越是稀缺的茶叶,价格就越贵,说到底也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体现。
低端茶叶利润稀薄,高端茶叶利润空间广阔。外行不懂“门道”,往往会给内行留下制造猫腻的机会。不少消费者并不懂茶,缺乏相关的消费知识;他们朴素地认为,那种名气大的、价格贵的茶叶,往往品质更高。在一个讲究利益变现的时代里,一些商人利用消费者的“不懂行”,用云山雾罩、貌似有理的话把消费者侃晕,从而达到使人上当受骗目的;这样的忽悠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不良社会心态,在商业领域见怪不怪。
货真价实、诚信经营本应是商人的“本分”,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那些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投机取巧的商家们,不能轻轻松松就把钱挣了,理应得到规训与惩罚。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六堡茶-普洱茶-安化黑茶-永海黑茶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cyzx/527.html